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辽宁丹东的百年基督教“丹国医院”

久闻在辽宁省丹东市有一座由丹麦牧师于承恩(Johannes Vyff)和其他的丹麦传教士创建、拥有116年历史的“丹国医院”。2022年的二月中旬,我有幸前往参观,一睹风采。

提起丹东的基督教公益事业,不能不提及于承恩。他生于1870年8月10日,1932年9月9日因病在中国丹东去世,并葬于丹东。于承恩1896年来中国,于1901年9月来到安东(今丹东,下同)。他不仅仅是牧师,还是教育家、园艺师、医生,他不仅仅在丹东建教堂,还兴办了学校等。

据资料显示:一百多年前,于承恩、吴立身、安乐克、郭慕深等70余名丹麦医生、护士、园艺家、教育家、建筑家先后来到当时的安东,创办了医院、学校、育婴堂(孤儿院)等,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1906年于承恩和他的丹麦基督教传教士团队就在丹东(安东)开办了男科医院,并与1907年在元宝山麓八道沟创办了“基督教女医院”,由于在当时当地人称丹麦为“丹国”,因此两所医院统称为“丹国病院”(Danish Mission Hospital)。

我们今天向读者介绍的就是这座“丹国医院”,解放后为丹东市第三医院(现已搬迁)的简要历史和现存的旧址情况。

现存的丹国医院旧址在丹东市元宝区教堂路5号,即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丹麦元宝山基督教堂(也是于承恩等丹麦传教士建立)的马路对面,形成了丹麦信义会当年在安东(丹东)独具基督教特色的“基督教特色区”。

来到这里,会看到几栋带有北欧丹麦风格的建筑:进入院内,是一栋白色墙体为主基调、绛紫色线条的欧式建筑,不是楼房,而是瓦房。从外观来看,外墙涂料还不算很旧,估计也是保留了当年的颜色而重新刷的;这里有一拱形门洞,与院落相通,宽2米,高4米,进深7米。从拱形门洞入院,就会看到一栋淡黄色的原医院主楼,有三层,其西侧10米处为连接主楼与门房之间的配楼,砖木结构,东西长16米,南北宽7米,青砖卧砌至顶,由配楼北行4米,即为丹国医院主楼,院内有中国风格的两座凉亭。丹国医院主楼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高18米。楼体的西南端建有二面长窗,宽3米,高3米。屋顶南坡建有四座阁楼式气窗,尽显欧式风格。中西结合,变化统一,是该建筑的主要特点。(资料来自于丹东档案信息网)

现在看来,医院仍显得大气、比较沉稳,建筑大体上基本保持原貌。据说在医院的旧址东北面还有一座丹麦礼拜堂和一座红砖别墅楼,由于没有标识指引和介绍我没有看到,或是看到那些楼房里面就有,但是我不知道。我想:如果是这样,这个医院在当时应该是集医院、教堂、牧师府于一体、也就是在这里既能工作、也能做圣工的基督教建筑。从建筑风格来看,有的附属建筑带有中国传统的拱门、拱窗。除医院主楼外,还可以看到后来所修建的具有明显中国建筑特点的附属简易建筑,从新贴的春联和“福”字来看,这里还有人居住,是什么人、为何在这里居住无法得知。

来到这里对着马路,迎面是一栋二层淡黄色小楼依然可以看到绿底白字的“丹东市第三医院”的牌匾和楼顶的五星红旗,是否还继续对外开诊,不清楚,因为三院已经搬迁到新地址了。医院大门还开着,但是没有人走动、来往。我们看到,院内原有的医院主楼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有些破损、陈旧,也有的改为现代的塑钢窗户等,颇有一点沧桑感,但整体基调没有改变、“骨架”没有改变,“风韵犹存”,给人的印象是不失北欧的低调奢华的简约风格,简约而不简单,充分展现了丹麦建筑在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及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欧式风格。

看着院内的几栋错落的建筑和占地面积,可以想象当初这里是多么大规模的医院呀!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座医院,而且是专科医院,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即使在现在,也够得上是一个中型医院的规模。我们无法知道当年的于承恩等基督教传教先驱花费了多少资金、投入了怎样的精力和物力,是如何求告上帝“以医传教”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触手可及的是他们为了福音、为了医治病患的人们、为了来自于基督里的爱,殚精竭力、全力以赴的付出的心血和劳苦,而且是开创了丹东女专科医院的先河的丹国医院建筑,这是基督爱的果子。

不仅在中国基督教教会史上留下了荣光的一页,而且是基督教在这一地区融入中国化的、历史文化的体现;也体现了丹东地区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建设格调的丰富多彩。同时,这作为一个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从丹麦到中国大连,再从大连乘船到现在的丹东大孤山登陆来到丹东市的传教士们,在丹东地区兴办医院、治病救人、传教施善的工作场所,见证了上帝的慈爱和荣耀、见证了基督徒博爱的无私奉献,也记载了历史上丹东人民与丹麦人民的友好往来过程,确实是一处难得的纪念瞻仰场所。

美中不足的是,丹国医院虽然建筑物还在,但是这里并没有明显的文物保护标志,也没有成为丹东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现有的丹东市第三医院搬走后,更看不到有人在管理和保护,随便进进出出,也成为了一个停车场,甚至是院内杂草丛生、地下有垃圾等,略显破烂不堪,真的令人担忧会不会因此年久失修而遭损坏。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的后人奔走呼号、寻求加以保护、加以完善,可不要走有的百年基督教遗址被夷为平地的老路。

好在我们丹东市基督教会的老传道人和主要负责人还对这里能如数家珍的诉说清楚,一位七十多岁的牧师告诉我:“基督教对丹东的贡献主要是在于那位于承恩牧师,在丹东的蛤蟆塘三育中学、神学院、医院、教堂等都是于承恩号召丹麦基督教差会兴办起来的,他是总负责人,其他都是他安排的。于承恩因为患伤寒病死在了中国,丹东人不能把他忘记了!孤儿院也是在于牧师领导下办起来的。他死的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去世了。”这些口传的历史很珍贵,不会遗失。

衷心希望我们的后人使这具有105年历史的基督教建筑文物得以保存、不至湮没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而彰显上帝的爱、见证上帝的荣耀,而大放光彩。

愿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赐福、看顾、保护这荣耀的见证、愿神佑中华、国泰民安!

(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于辽宁摄影、报道)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