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全家认主”到“全家归主”——一间闽南城镇教会的探索之路

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与根植于广大中国人心中的传统家国观念不谋而合,在天国的建造中,家庭也是每个基督徒信仰传承与信仰生活化的最基础单元。而随着时代发展与需求,越来越多教会开始将信仰化家庭建造作为核心牧养事工,而各地教会也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牧养实践。此次系列文章将围绕各地教会开展信仰化家庭事工的经验,为诸位牧者同工带去亮光与启示,以共助福音根基扎根结实,造就更多灵魂。

本文记录了一所闽南基层城镇教会是如何在民间信仰盛行及家庭观念浓重的乡土中借助坚定的异象引领帮助许多家庭破除偶像,归向基督的实践历程,以及牧者对于教会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在当今时代,不论多元思潮与传统观念如何碰撞,对于家庭的认同感仍旧是根植于千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本能情结。然而,若要问在中国哪里的人对于家庭传承最为看重,那么闽南一定是无出其右的答案。在闽南地区,家庭宗族观念俨然成为社会发展的血脉,而在教会之中,家庭建造的重视程度也则同样是一张显著的名片。

位于台海之滨某市的C教堂就是这样一座闽南风格十足的教堂,在这座信徒人数超两千余人的城郊教会中,家庭成员全部都是基督徒的信徒占比甚至达到了总信徒数量的八成以上。而这座外表平平无奇的教堂之所以能够让信仰化家庭如此复兴,则与其在坚守教会异象根基的基础上不断随时代而更新有着密切关系。

“在闽南乡村,尤其是我们这里,民间信仰传统根基是非常深厚的,不管信仰什么本土神,基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这样信。”聊起当地宗教信仰传统,在堂里牧养服侍了40余年的老牧者S牧师和师母如此介绍道。“我们这里的教会也是这样,统计信徒一般不按照个人计算,都是按户计算的。”

正是在当地民间如此高浓度的家庭式信仰氛围熏陶之下,“如何让福音扎根家庭”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C教堂教会建造的核心课题。

为此,自八十年代恢复聚会起,C教堂的老一辈传道人就将“全家归主”作为教会的重点异象,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各种本土化传道的实践探索。复堂之初,教会就开始号召信徒在家庭中建造“家庭祭坛”;九十年代,教会组织开展了个人布道活动,派遣同工到乡下广传福音破除偶像;零零年代,教会又从年轻群体着手,抓住假期时间开展各种营会活动,让年轻人走进教会,让下一代去影响整个家庭。“这几十年我们信徒数量增长了很多,很多家庭都是在这个时间段破除偶像,全家归主的。”牧师说。

而随着福音愈发兴旺以及教会所处的处境不断变化,教会也愈发看到让“全家认主”到“全家归主”的重要意义,于是近年来,教会在继续坚持家庭建造异象不动摇的基础上,转向了以信徒家庭的生命建造为核心的深化牧养事工。而“全家归主年”的设立,正是C教堂将异象与深度牧养结合的最新尝试。

“‘全家归主年’是我们教堂这两年在做的年度牧养主题,在这一年里,教会的讲台信息、探访祷告、栽培课程等所有牧养事工都会围绕家庭建造这一主旨展开。”S牧师向笔者介绍道。以讲台话语为例,在全年共52个主日礼拜中,教会会把圣经新旧约中所有与家庭相关的话语教导进行逐一查考,而诸如路得与波阿斯、该隐与亚伯这样正面或反面的见证案例,教会也会着重向弟兄姊妹们进行细致解读。“全家归主年就是期待我们的信徒能够对于基督化的家庭建立真实的认同与委身,而在这基础上,我们下一年的牧养主题就是‘教会是我家’,进一步带领大家建立对教会的委身感。”

而除了突出集中性与时效性的归主年之外,对于常态化的家庭牧养,C教堂同样没有丝毫松懈,而自八十年代复会开始延续至今的“家庭祭坛”事工就成为了恰到好处的有力补充。

S牧师表示,现如今的每周四晚上,教会里十余位教牧长执同工都会按照统一安排,分别深入到信徒家庭中,为每一个家庭带去更富针对性与更加深入的话语教导。“我们的家庭礼拜采取自愿报名原则,只要有感动希望牧者到家里带领聚会,我们就会统一安排,不过前提是必须要全家人都要参与礼拜,一个也不能少。”牧师补充道,“不过这两年愿意报名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我们牧者有时候还跑不过来呢!”

截至2023年,C教堂的信徒家庭已经超过了600户,按照当地平均4口之家计算,信徒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余人,加上近年来随着当地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外来务工信徒群体,这座被牧师打趣为“城市里的乡村教堂”也逐渐走向全新的转型之路,不过,牧师的期待却不仅仅止步于此,“不仅要让我们的本地弟兄姊妹建立信仰化的家庭,更要让我们外地的弟兄姊妹也能够在我们堂走上全家归主的道路。”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