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马士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国近代是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由此也产生许多与此相关的历史著作。而马士所著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就是一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

马士(Hosea Ballou Morse)1855年生于美国,其父是个皮革商人,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在教会里侍奉。马士从小敏而好学,天资聪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并于1874年毕业。

同年马士进入中国海关工作,成为总税务司赫德的得力干将。英国人赫德是晚清时期的“客卿”,他执掌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关税制度、邮政、外交、国防等等方面)。在一些学者看来,赫德把持海关,在不少方面维护了中国权益,但不少是在无损英国利益的前提下做出的。因此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而充满争议的人物。

马士来到中国后,现在上海学习汉语,三年后前往天津担任天津海关帮办,1878年到北京总税务司工作,并在京师同文馆教授外语。1887年,马士出任上海副税务司。此后十年又相继在北海、淡水、龙州、汉口、广州等多处海关担任要职。1896年,他升税务司,在1903年至1907年任海关总税务司的统计秘书。1909年正式退休,到英国生活,并加入其国籍。

马士在中国海关工作长达三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变革沧桑,参加了中法战争的谈判、云商对外通商等等重要外交活动,并协助李鸿章整顿过招商局。特殊的经历加上工作之便,得以接触到许多海关的一手资料和档案,为他研究、撰写中国近代历史与问题反思提供了坚实基础。

马士原本想撰写《赫德传》,把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写下来,让人们通过他的事迹来了解中国近代风云。可由于赫德的家人不配合他的工作,不愿将赫德日记等重要资料拿出来供他参考。于是马士只好调整写作方向,才有了《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诞生。

他曾不无遗憾地表示:“我最初的念头是想把赫德和他组织的那个庞大的中国海关作为全书的核心,并以此为线索来编写中国的对外关系史。……我终于无法获得赫德的日记,他的几大扎重要书信也同样无法利用,得不到这些关键资料,要写那本我计划已久的赫德传记,自然是纸上谈兵。因此我只好极其遗憾地不得不用一部历史来代替一本传记。”

可尽管如此《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共三卷,第一卷出版于1910年,其余两卷在1918年出版)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近代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就认为此书英文资料无懈可击。汉学家费正清认为“他的许多新的研究都只是在马士的基础上做了局部的补充。”同时马士也是他研究中国问题的引路人。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不少观点在西方汉学界得到了认可,至今仍有不小影响。而国内史学界在研究近代史时,也基本都会参考这部著作。在民国时期,一些教会大学都以此书为历史教材。当代中国历史教学中,这本书仍是近代史的必读书之一。此外,这本书的内容也经常出现在中学历史的考卷上。

当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仍存在两大缺憾,一个是《筹办夷务始末》等中文档案,在马士写作时尚未出版,因此其书籍引用的中文资料极少,难免会有一面之词(蒋廷黻对此颇有微词)。另一个就是作者未能看到赫德日记,有些方面的论述无法深入。可瑕不掩瑜,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以极高的史料价值,成为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是一部值得阅读、收藏的好书。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