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宋尚节的得力翻译——王宗诚牧师

宋尚节博士是中国近代教会历史上著名的布道家,他的讲道感染了不少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改变。然而宋尚节作为莆田人,在普通话并不普及的时代里,其说的话确实令不少人难以听懂,于是为他翻译的事工就应运而生。

宋尚节在闽台等地布道时,总是带上王宗诚牧师以及他的兄弟王宗仁,正是他们把这位布道家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弟兄姐妹,是宋博士的亲密同工。

清光绪26年(1900年)10月14日(农历),王宗诚生于惠安型厝乡吟兜村(现为惠安县东桥镇珩海村委会吟兜村),其父王振德为传道人,他则是家中长子。

王宗诚先后在厦门、南京等地求学,1922年,神学院毕业后,王宗诚在厦门泰山教会(今厦门中山路一带)开始了侍奉生涯。并在海沧青年会小学与鼓浪屿女子师范担任教员。1926年经过中华基督教闽南大会考核,正式成为泰山堂传道,并于1933年被按立为牧师。

王宗诚最令人熟知的事工,就是担任翻译。在国语没有普及的时代里,很多人都是使用方言,这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一些外地著名的布道家、知名人物来到厦门开展教会活动时,都需有有人担任翻译。而王宗诚一直是担负此项事工。1933 年 4 月 17 日下午,厦门举行美华圣经会在华百周纪念庆祝大会,著名爱国将领、基督徒、冯玉祥西北军的“五虎大将”之一的张之江将军应邀演讲,王宗诚担任译员,他把张将军对于教会的劝勉传递给了厦门教会。

1936年7月,全国基督教第二届查经大会在新建不久的鼓浪屿三一堂举行,由宋尚节博士带领,王宗诚与弟弟王宗仁担任翻译,每日查经二次,上下午各一次。他在一个月时间里,将整本《圣经》查考完。宋尚节在厦门的活动在当时盛况空前,参与人数众多,在厦门乃至闽南教会中引起了巨大轰动。而王宗诚也通过细心的翻译,让厦门信徒得以从宋博士那里获取宝贵灵粮。

不久,宋尚节决定前往台湾布道,并带上了王家兄弟。尽管占领台湾的日本当局极力阻扰,但这挡不住海峡两岸基督徒走到一起。据宋尚节回忆:“我只带最简单的行李在四月十五日与王宗诚、王宗仁两人赴台北,每天儆醒祷告,求 主将‘己’完全钉死。”“回忆在台湾二十五天,圣灵大大作工,七、八千人蒙恩,又蒙受热情接待, 可以说登到极高。”由此可见,宋尚节通过王宗诚兄弟的协助,圆满地完成了在台湾布道的任务。而在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王宗诚前往台湾,与当地教会交流,密切了两岸教会的关系。

王宗诚除了担任翻译,还是厦门教会著名的教育家,长期担任学校的董事。他还是一位热心文字事工的牧者,所负责的《道南报》是闽南教会重要的报刊。此外,他多次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特别是在1931年中国特大水灾中,他是厦门地区重要的赈灾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吴耀宗的号召下,中国教会发起了“三自革新运动”。王宗诚积极响应吴耀宗的呼吁,投入到三自爱国运动中,担任任厦门市基督教三自革新筹委会副主席。他指出:“我们必须贯彻三自革新精神,使教会从外国人控制的机关改变为中国人民自己的宗教事业,也使教会所举办的教会事工,永不再为帝国主义服务,将中国教会导入正轨,使中国基督教成为真正的中华人民的基督教会。”

他相继担任厦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委员,厦门市人大代表,省、市政协委员。1975年,一生荣神益人的王宗诚牧师安息主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