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新书速递:《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甲骨学》

汉学是研究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国学学术的内涵,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近代不少来华传教士为了促进教务,采取“孔子加耶稣”的宣教策略,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涌现了麦都思、理雅各、花子安、卫礼贤、李提摩太、苏慧廉等等汉学家,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传教士汉学家中,不仅有致力于孔孟老庄、诗词小说的研究,更有人从事甲骨文的研究,使这门学科很快就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的文字,是汉字的鼻祖,为研究殷商宗教、军事、经济、文化等等重要的参考文献。虽然甲骨文有悠久的历史,但甲骨学确实近代的事,距今也就100多年。但甲骨学在中国文化研究中享有特殊地位,与敦煌文献、秦代简牍等等成为当代的显学。

最早研究甲骨文的传教士是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或译詹姆斯·梅隆),他来自加拿大,1914年到河南安阳宣教。这里是甲骨文、青铜器等殷商文物出土的地方。明义士在浓郁的殷商文化环境下,对甲骨文产生了兴趣,开始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1917年,明义士根据他收藏的五万片甲骨中选出2369片,亲手临摹后,在上海出版了他研究甲骨的第一本专著《殷墟卜辞》。十年后,在中国学者帮助下,明义士将自己收藏的一批重要甲骨拓印数份,编纂成《殷墟卜辞后编》一书。1932年,明义士应聘到齐鲁大学考古与汉学系任教。在校期间,他根据从安阳收集的文物,建立古物博物馆,向学生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他给学生讲授过《甲骨研究》和《考古学通论》等课程,把科学的考古学知识传授给中国青年学生。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早期的上帝观》、《商代文化》、《表校新旧版〈殷墟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料》、《中国商代之卜骨》、《论汇印聂克逊先生所收藏青铜十字押》、《柏根氏旧藏之甲骨文字》、《商周的美术》、《商代的文化与宗教思想》、等与甲骨学有关的学术著作。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先生认为,“明义士甲骨文分期断代的考古类型学考察,给了分期断代文字演进‘两系说’以深刻的影响。而‘历组卜辞’时间前提的争论,应肇始于明义士。”

而《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甲骨学》就是一本论述明义士等传教士研究中国甲骨学的力作。本书视角集中于甲骨学草创期(1899-1928)和发展初期(1928-1939)活跃于中华大地的西方传教士身上,研究其甲骨购藏、流布、保存、著录等甲骨学活动及代表著作、学术观点、主要贡献与深远影响等,进而勾勒其甲骨学活动轨迹。同时,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相关学科与海内加固学研究土壤等维度,审视西方传教士在甲骨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与影响,进而考察其在中国甲骨学这一世界性显学构建中的历史地位。通过研究,即可为学界提供一幅体现甲骨学早期历史面貌的画卷及一种观察中国甲骨学国际化进程的视角,又可为进一步推进甲骨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中外学术交流与纵深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