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宗教改革先驱胡司

说起宗教改革,人们都会想到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发起的运动。然而在马丁路德之前将近一百年,有位叫约翰·胡司的就开始了这场运动。

中世纪晚期,罗马天主教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先是教宗被法国人虏到阿维尼翁,导致其权威的下降。另一方面,教会内部出现一些腐败现象,严重打击了教会在民众的地位。此外,当时教会在一些教导上,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宗教改革也就成了必然。

身为布拉格查理大学校胡司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败行为,决心进行宗教改革。他深受英国宗教改革先锋威克里夫的影响。主张把天主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产业才能清除教会的问题,才能恢复真正的基督信仰。

胡司不承认教宗的最高权威,他反对教会的特权,主张政教分离。当时神职人员可以在圣餐礼仪中领取葡萄汁和饼,而一般的信徒只能领取饼,胡司主张一般信徒也可以用葡萄汁和饼,这个主张是胡司教派的一条基本纲领。他基本上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指出一个基督徒不向神父忏悔照样可以得到救赎。此为《圣经》必须取代教会,成为信仰最高的权威。这种思想为后世新教宗派说尊崇。

胡司努力宣传他的宗教改革思想。他的建议符合了捷克国王反教权,扩张王权的需求,因而得到了温西司拉斯四世的支持。温西司拉斯四世甚至在1409年颁布了法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和其它的机构中占有三个席位,而德国教师只准占有一席。这对于德国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的管理权回到了捷克人的手中。

恰在这时,罗马教宗格列高利十二世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声称购买它之后,罪人的灵魂死后也可以升入天堂(在天特会议后,天主教反思赎罪券的问题,并最终取消了。笔者注)。胡司大胆揭露这种欺骗行为。他在大学的辩论会上论证买卖赎罪券是不能容忍的欺骗。号召人们抵制这些“身穿道袍的狐狸”。斥责教宗派来的教士,说他们“比强盗还狡滑,还凶恶”,应该“用强制手段对付基督之敌——教宗!”。由于胡司的言论太激进,加上引起了布拉格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布拉格大主教革除了胡司的教籍,捷克国王也解除他大学校长的职务,要他离开布拉格。

1412年10月,胡司被迫离开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的农村。但他继续传播自己的改革主张,并写了大量的论文来反驳各种攻击,大胆地揭露教会和教宗的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胡司的影响越来越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引起了罗马教会的恐慌。

1414年,罗马教宗召开康斯坦茨会议,策划镇压日益高涨的“异端”活动。教宗通知胡司参加会议,胡司为了“公开地证明真理的伟大”,毅然前往。

1414年11月3日,胡司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到达了康斯坦茨。但是宗教会议根本不许他发言,就把他逮捕下狱。会议宣布一大堆“罪状”,对他进行“审讯”,强令他取消他的主张,却根本不给他申辩的权利。但胡司坚持到:“为了捍卫《圣经》向我揭示的真理,我宁愿选择死亡。”罗马教会无计可施,就以“异端分子”的罪名,判以胡司火刑。

1415年7月6日,胡司殉道于康斯坦茨广场的火刑柱上。临刑前,胡司作了他最后的一次讲演,重申自己是无罪的。

约翰·胡司的宗教改革运动虽然失败,但却影响了后世的马丁路德、加尔文等改教家。最后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了教会与人类历史。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