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自高降卑 自卑升高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马太福音23:12),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这一真理的核心就是谦卑。

谦卑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乃是内在的心灵体现。是胸怀,淡然,超脱,纯洁,品质,修养,是人类礼仪的高尚表现。而不是一种姿态,谦卑者不自高自大,不骄横跋扈,不暴虐乖戾,不肆无忌惮,不假装僞善,不廉耻献媚。“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言18:12)。谦卑是一个人的心灵最高品质的体现。

中华民族尊称伟大的孔子是“圣人”,但孔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他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他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吾师”。但有的人大言不惭地说:“三人行,我必为师”这样的人,为数不少。

我们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真如沧海一粟,何其渺小。有何值得去自夸,去自大,去骄傲?再从历史的长河去观察,无论你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不过是拥有渺小的瞬间,对那些自高自大的人,神说:“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箴言29:23)。如你要获得尊荣“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言15:33)。养成谦卑的品质,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回顾历史上有很多谦卑的故事如: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作军师:杨时《程门立雪》,他已40多岁,为了知识在雪地站立求见老师。蔺相如为了与廉颇“将相和”,他谦卑地向廉颇请罪,历史上著名的《负荆请罪》,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主耶稣基督在世33年,30年以前过著世人的生活,后3年,才从神迹“水变酒”开始,讲道,传福音。当他背负十架前,耶稣谦卑地给门徒洗脚,他:“离席站起來,脱了衣服,拿-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约翰福音13:4-5),主耶稣说出了他的奥秘:“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约翰福音13:20)。

谦卑者的内心是镇定安静,没有烦恼,永不急燥,不恼怒,不发怨,不伤心,不期待别人为我做什么事,也不因为别人不为我做事而悲观无望,谦卑者往往不觉得自己谦卑,相反,总觉得自己的不足。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善人我是看不到了,能看到有恒心的,人就算幸运了,现在的人,多是把没有装作有,把空虚装作充实,把困约装作安泰,这是难以持久的啊!)”我们在谦卑方面有三种态度:
其一,我不善之,人不善我。
其二,人善我,我也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其三,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在这三种态度中,第三种才是真正谦卑的态度。

一个真正有爱心有修养的人,知道何时该说话,何时该缄默,何时该拜访,何时该告辞,“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所以,谦虚与谦卑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反之,我们有的人为什么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整日怨天尤人,埋怨声不断,总感到周围的人群亏欠与他,却从没有从自己的立场,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去求答案。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孔子都知道一切在天,在上帝的主宰之中,而目前有的人对上帝处于一种蔑视,反感,敌对的态度,在这样的心态下,要想谦卑是何等艰难啊!

耶稣基督早向世人表明:“凡事谦虚,温柔,忍难,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立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4:12)。神一再提醒世人,不要一味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卖自夸,自行其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3)。当我们认识到别人比自己强时,谦卑之心就会充满我们的心灵。“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各书4:6)。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