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鼓浪屿“基督寻踪”

一场战争,一纸条约,让厦门这个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成为了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而鼓浪屿,这个厦门的门户,在鸦片战争期间直接被英军攻占。战后英国、德国便在岛上悄然扎根,建立大量建筑。

1842年2月24日,美国归正会的雅裨理和美国圣公会的文惠廉两位宣教士踏上鼓浪屿,开启了鼓浪屿近代宣教的序幕,基督教也渐渐融入到这个海上小岛的方方面面之中……

日前,笔者有幸能够跟随一位鼓浪屿当地的弟兄,游览这座小岛。较为可惜的是弟兄介绍说由于疫情原因岛上的教堂并未开放,只能在外部参观游览。

从最近的码头登船,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可抵达鼓浪屿。虽然是工作日但依旧可以看到众多的游人在码头集散,此地旅游业的兴盛可见一斑。

一、历史文化陈列馆

游览的第一站是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馆中展示了鼓浪屿从古至今的历史脉络、名人伟事,可以看到鼓浪屿近代开始,各个事迹中大都能寻见基督教、基督徒的影子,主内的弟兄一一为我们介绍着,很多事情、人物表面上并未提及基督的字眼,实则却与基督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著名作家林语堂,文字只是介绍了林语堂少时曾在鼓浪屿求学,却未提他是一名基督徒。

二、协和礼拜堂

协和礼拜堂建立至今已经有158年之久,由美国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公会、英国长老会的信徒捐款建造。时称“国际礼拜堂”,是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1911年,教堂进行翻建,改称“协和礼拜堂”。

今天的协和礼拜堂虽然依旧宏伟,但每天来到教堂的人中更多的是各地游客和结婚拍照的情侣,似乎教堂的存在主要是作为一个历史景点供人拍照打卡,而信众聚会反倒越来越无关紧要。

三、天主堂

天主堂虽然是天主教的教堂,却也是基督信仰。矗立的教堂用它那斑驳的外表,无声的诉说着时间的记忆。可惜的是它也如同协和礼拜堂一般变成了结婚新人的照片背景,希望新人在欣赏照片的时候也能对作为背景的教堂产生一丝好奇和敬畏,不负它屹立百年所承载的那份历史和岁月。 

四、三一堂

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鼓浪屿上信徒的增长,考虑众信徒去厦门礼拜不便遂建立三一堂,教堂在1934年基本落成。如果从三一堂上方向下俯瞰,可以看到一个十分工整的十字,中心顶上是一个八角钟楼,整个建筑处处透露着对称之美。

五、马约翰广场

马约翰广场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马约翰是鼓浪屿人,从小热爱运动长大后更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之后便投身到体育教育当中,成为了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六、春草堂

春草堂建于1933年,是许春草为自己设计建造的。许春草生于厦门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曾创立厦门最大的建筑公司,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29年他在鼓浪屿成立中国婢女救拔团,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突出代表。  

行路间弟兄还向我介绍了许多道路两旁的别墅,它们很多都是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而这些人中也有很多是基督徒。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