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基督新教来厦门的背景与各宗派的传入

自17世纪以来,英美等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相继发生了大觉醒运动,激发了信徒的信仰热忱。在这股热潮的驱使下,很多新教的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王国必将广袤无边,远及大地边缘,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霍普金斯:《论千禧年》)。因此海外宣教运动就此应运而生,一批批的宣教士离开自己的国家,到世界各地去宣扬福音。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当时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客观也为海外宣教事业提供足够的经济基础。

宣教士来华时,当时的中国处于满清政府的统治下,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使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失去了与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远远落于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强国。另一方面满清政府日益腐朽,专制愚民政策导致国民素质日渐低下,时人大思想家龚自珍将其称为“衰世”。西方宣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将西方近代文明带给当地人,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社会进步。厦门也因着他们的到来,逐步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门槛。

1842年2月24日,美国归正会宣教士雅椑理登陆厦门这块美丽的土地,拉开了基督新教在鹭岛传播的序幕。雅椑理登岸不久便在鼓浪屿今中华路一带建立布道所,与同行的文惠廉开始了筚路蓝缕的拓荒工作。3月,雅裨理渡海到厦门进行首次露天布道。当年,厦门人的活动都是以宫庙为中心的,早期来厦宣教士往往站在宫庙前或路中央向人传福音。 6月,美国医生甘明到达厦门,与雅裨理一起工作。1844年,他与雅裨理迁居厦门寮仔后马祖宫附近,后移居旗冒洋行的太史巷,一边行医,一边布道。这年6月,波罗满、罗啻两牧师来厦工作。次年,雅裨理因病回国休养,波、罗二人遂接替他的工作。不久,波、罗的牧师娘因水土不服,相继病逝,罗啻只好带着孩子回国安顿,由波罗满负责厦门的事工。1846年,王福桂(即王寄赏牧师之父)、刘殷舍二位老人受洗,为厦门新教教会最早的信徒。

1847年8月,罗啻与打马字牧师来到厦门,此时信徒已有数十人。宣教士遂计划建立一座礼拜堂。王福桂拿出50美金,在闹市邰狗墓(今台光街)买一块地,捐赠给教会,作为建堂用地。次年,波罗满从美国募捐到3000美元,他亲自参与教堂的设计和监工,教堂从年初开始建造工作,年底这座新古典式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教堂完工。1849年2月11日举行献堂典礼。由于教堂位于市区中心东边的新街仔,因此取名“新街礼拜堂”。 此为新教在华首座教堂,故称“中华第一圣堂”。在教堂献堂典礼前,波罗满陪伴其妹前往香港就医时遭遇台风遇难,厦门的教务就落到了罗啻、打马字身上。

打马字为照顾波罗满的妹妹曾短暂回国,1850年返厦后,在筼筜港岸边的一片因竹林茂盛而被称为“竹树脚”的地方(今开禾路口)租赁民房。此处靠近海边,人口稠密、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打马字遂将居室的一楼改造为布道所。由于信徒不断增加,教会于1859年10月30日,花费1300元大洋于竹树脚民房附近建筑一座正式教堂。1860年与新街堂分开,建立独立堂会,并以所在地命名称“竹树脚礼拜堂”,现简称为“竹树堂”。

1844年7月,英国伦敦会宣教士施敦力(施约翰)夫妇抵达鼓浪屿,建立布道站。不久迁居厦门寮仔后龙女码头布道。1846年,养为霖夫妇与施敦力的胞兄亚力山大、胞妹凯瑟琳来厦。1848年,花匠吴涂及其儿子受洗,成为伦敦会首批信主的信徒。此后信徒日益增多,1860年,伦敦会在泰山口(中山路)建立泰山礼拜堂,为其在厦第一座礼拜堂。2年后,又在关隘内(大同路)建立第二座教堂(即关隘内礼拜堂)。之后麦高温、山雅各相续来厦,他们皆为福音的传播与厦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850年,英国长老会医生养雅各抵厦,不久宾为霖、仁信、宣为霖等纷纷来厦宣教。他们除了与美归正会同工外,还成为了厦门教会对外宣教的急先锋。1853年,宾为霖偕同新街堂信徒数人,到海澄白水营宣教。次年,白水营有14人受洗。此为厦门教会外出宣教之始。1855年,杜嘉德牧师来到厦门,接替宾为霖的事工。次年即到安海宣教,经过重重拦阻后,在当地建立教会。1860年,杜嘉德更是渡过台湾海峡,到宝岛台湾拓荒,重燃福音之火,为日后台湾教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归正会、英国长老会、英国伦敦会是厦门三个最主要的差会,故称“闽南三公会”。他们都以厦门为基地,把福音拓展到闽南各地。据民国教会史学家吴炳耀记载“先是联合布道,通力合作,后是划分区域,以专责守。归正教以同安中部、安溪上游,及漳州西溪为布道之区。英长老会以漳州南溪、泉州、晋江、南安、下安溪及永春、德化为传教之地。伦敦会则设教于惠安和同安的马巷、灌口一带,漳州之海澄、北溪及汀州各县。各尽其力,以图发展。”

除了美国归正会、英国长老会、英国伦敦会外,其他的新教的宗派也来厦门传福音。与雅椑理同时到厦门的文惠廉牧师,在厦门拓展美国圣公会的事工,后因妻子病故回国。之后到上海宣教,同行的厦门人黄光彩日后成为美国圣公会首任华人牧师。1842年,美长老会布恩牧师到厦门布道,此后几年里,合文、娄理华、卢一等宣教士相继来厦,他们在斗美路头一带布道。1848年由于工作方向改变,遂离开厦门,前往中国其他地区宣教。基督教青年会也于1912年在厦门成立,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

进入二十世纪,一些基督新教的小教派也来到厦门。1905年,汉谨思牧师夫妇到达鼓浪屿宣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正式传入厦门。1914年,将教务拓展到厦门,在霞溪路建立教堂。1934年,在鼓浪屿建立安献堂。1920年左右,倪柝声到鼓浪屿布道,不少人接受其教导,加入聚会处。基督徒聚会处从此在厦门传播。上世纪二十年代,真耶稣教会开始在厦门发展,在厦门、鼓浪屿都设有聚会点。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