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写在世界读书日之前:未来纸质阅读会消失吗?

最近几年,常能在媒体上看到关于实体书店关门的消息,令不少读者感到痛心,这种情况在疫情爆发后,显得更加严重。

实体书店关门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租金上涨等现实的经济因素,也有网络书城的巨大冲击,而广大民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几年前,去一位喜欢阅读的朋友家里做客,却发现他家里居然没有书架,也就床头放着几本工具书。我就问他:“你都没有藏书的习惯,都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他回答说:“我在城市里打拼,都是租房住,藏书是不现实的。可现在网络很发达,能够获取很多自己喜欢的书,电子书其实和纸质书是一样的,是文化的载体”。

的确电子书带来了传统阅读的革新,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限于纸质书籍。而随着微信阅读等软件的出现,读者能够读到不少正版、有益的图书。有位喜欢阅读的富二代,这几年也很少买书了,他家里有个大房子,更不缺钱买书,可他觉得通过微信阅读软件十分方便,根本就不需要再买实体书了。当然笔者虽然有藏书的爱好,可对于一些相对“鸡肋”的书籍,都会先搜索微信阅读是否上架,才会考虑购买。

在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纸质书籍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追捧,因此实体书店难以经营也就成了必然。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甚至激进地指出,未来纸质书可能会被电子书完全取代,从而走向消亡。那么实体书真的会陷入这种情况吗?

在笔者看来,未来纸质书减少是大势所趋,但认为其衰亡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实体书有着其无可替代的优势。首先根据英国一家媒体披露,纸质阅读的读者要比阅读电子书的人,能够更好地记住书上的内容。这项研究是否科学,目前无法得到论证。

但从个人经验看,确实是如此。无论是笔者还是经常读实体书的朋友,确实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说出书上的知识。这或许是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与电子书不同的体验,从而加深了记忆。尽管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人而异,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只有存在适合纸质阅读的群体,那么实体书就永远有人问津,不会因此消亡。

实体书还具备电子书所没有的情感功能,当我们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打开一本墨香四溢的书籍,翻动一页页纸张,体会手指触摸的质感,沉醉于文字当中,这种愉悦的心情是电子书所无法提供的。

而且一些实体书承载了你的美好回忆,有位姐妹就珍藏着一本翻得破旧的《圣经》,因为这本书是一位长老送给她的。正是通过这本《圣经》,她认识了基督,并伴随她走过了十几年的天路历程。每当看到这本《圣经》时,都会想起上主在她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灵命陷入低谷时,往往通过睹物思神,得以重新得力。

有位朋友收藏着一套四大名著,并非这套书是典藏版,而是这套书是他心爱之人所赠的礼物。尽管他们两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可女友赠送的书籍,却能让他睹物思人,回忆起大学校园初恋、约会时的甜蜜时光。

而且虽然现在电子阅读非常发达,但仍无法涵盖所有纸质书。以微信阅读为例,上面的书籍是不少。但这只是书籍中的一部分而已,很多有用的学术书籍,尤其是那些绝版的好书,基本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电子书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很多新书刚出版时,一般都需要几个月后才会推出电子书,这对于亟需阅读的人来说,显然是不愿等待的,因此他们也会选择尽快阅读实体书。

而且电子屏幕对人的视力会产生伤害,尤其对于青少年更是如此。而实体书的危害性相对较小,因此从保护视力的角度出发,电子书也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在儿童读物上更是如此。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有些实体书都印刷精美,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从而有了收藏价值,而这是电子书无法做到的。有些出版社现在减少了经典书籍数量的印刷(比如南京爱德),而是将其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典藏版,供读者阅读、收藏。

可以想见,在未来世界里,电子阅读会成为常态,可实体书不会消亡,因为其具有收藏、情感、健康以及研究需求等等功用,而这是电子书难以替代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