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那些远离人群的教会,出路何在?

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原意指的是酒酿的好,即便是在很深的巷子里面,也会有人闻到香味,慕名前来品尝。此话用在教会上能否适用?不一定,关键看从何种角度来看,若从教会本身见证的角度而言,若是教会光盐作用发挥的好,那么自然会美名远扬,令人称赞。

而若从教会本身的地理位置来说,一间处在人口聚集区与处在人口稀少区的教会,两者之间的吸引力是不对等的,所以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就如同一间处在人口稀少的农村教会想要像城市教会一样拥有源源不断的信徒涌入教会,那是很难办到的事,甚至是几乎不可能。

有一间处在乡村的教会就是如此。这间教会虽然有数十年的历史,也处在人口流入之地,但有三个特点:一是周围五公里范围之内有另外三间教会存在,而且这三间教会都处在区域的中心。二个是这间教会远离社区,周围只有稀稀拉拉的少数人家。三个是这间教会的信徒主要以外地人为主,因为本地人大多数不信主;因此,虽然这间教会周围有些人家,但与教会关系不大。

从这间教会的三个特点也能够看出,教会虽然处在人口流入之地,但流入人口却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流入的人大多不是住在农村里面,而是哪里繁华、哪里人口多,就往哪里去。而且,周围的原住民绝大数都在拜偶像,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这间教会的现实境况就是外在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没有什么信徒,没有多少人聚会,即便是主日聚会也空荡荡。

针对此种情况,教会的同工们也是万分焦急,眼看周围兄弟教会蒸蒸日上,自己所在的教会连现状都维持不了,甚至逐渐萎缩。虽然他们都知道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但在实际上也要有所行动,不能坐以待毙。因此,这间教会在专职传道人的带领下对信徒进行逐户探访,劝勉他们常来聚会,为教会守望。

他们还尝试开展了夫妻营队活动,目的是希望借着活动来影响未信主的另一半。也增加了教会周间聚会的次数,如查经会、专项培训会等,想方设法培训和发掘同工;增加了晚间主日聚会,为的是吸引那些白天上班的人,好在晚上下班的时候可以前来聚会。

这些努力所带来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不仅信徒没有增长,甚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还浪费了资源,因为为了开展事工,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就使他们陷入了两难,想改变现状,但现实就是如此,无能为力;而若是认命,那只会越发萎缩。

其实,如此处境的教会绝非只有这一间。之所以有如此处境,关键在于教会地处偏僻,而人们又倾向于就近聚会。所以,那些处于繁华市区的教会总是人气很旺,人气旺,人才也就多,看起来也兴旺。而那些相对远离人群的教会,只会越发缺乏人气,缺少人才,以至可能开展不起来任何聚会,甚至面临着关门的命运。

人们常说,只要基督没有二次再来,那么福音、神的教会就会长存于世,永不会消失。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此话只是针对普世性教会而言。对于地方性教会来说,远离中心的教会、农村教会、位置比较偏僻的教会、交通不便的教会,可能都会面临着一样的处境,那就是轻则萎缩,重则关门,无以为继。

那对于这些教会而言,出路何在呢?所谓人挪死树挪活,虽然出路难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一个办法就是教会要随着人的流动而动,建筑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把教会困在了建筑物之内,那结局恐怕就是随着建筑物的老化而老化;而教会属灵团契若是能够主动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那么定然会重新焕发生机。

此外,处于此种处境中的教会,其实也不必绝望。因为教会存在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信徒量上的增加,也在于平时的牧养。对于一间在福音上无法再予以突破的教会,其实还可以在牧养上大有作为,比如牧养好现有的信徒,给予现有信徒及时的关心、照顾等等,都是大有可为的事。

当然,对于那些发展较好的教会,更不应该骄傲,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自己很有能力,其实,人心里面都清楚,一间教会发展的好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集合;而缺乏这些因素,任谁到那样的教会中去都难以改变现状。因此,对于这些教会,应当给予包容、理解和祈祷、祝福,而不是瞧不起、刁难。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