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教堂风采】辽宁丹东市凤城基督教堂

凤凰山下有凤城,凤城城中有神明。恩光照耀这座城,基督教会传福音。在辽宁省丹东市有一座古城叫做凤城市,因其境内有名山凤凰山,古亦称凤凰城。

19世纪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丹麦人柏卫(Conrad S. Bolwig,1866年—1951年)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奉丹麦信义会派遣到中国传道,柏卫匆忙与相恋七年的同学米娜•哈斯(Minna Gudrun Hass Bolwig, 1867—1960)结婚,踏上开往远东的邮轮,拓荒使命权当蜜月旅行。他们曾到过汉口,天津,烟台等城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柏卫经营口到海城,与长老会马钦太牧师议定丹麦传教区,并与在旅顺的丹麦差会外德劳牧师,前往孤山、凤城、九连城、丹东等处,落实设立教会的地址事宜。这样,凤城的基督教福传逐渐开展并复兴,基督教丹麦信义会在此传教、建立了知名的凤城县基督教信义宗女神学既是凤城女子圣经学校、建立教会、修建教堂等。

下面的史料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的史实:

据笔者查阅凤城县志由马龙潭、沈国冕等修,蒋龄益纂的民国十年(1912年)石印本《凤城县志》记载:“耶稣教,耶稣与天主俱出基督,本邑先有天主教,其教徒多倚势欺乡愚,西教士亦不之禁,正人咸畏避之,故信者绝少。及光绪二十四年耶稣教李牧师来,其教士悉和易近情,人多乐从者,以故天主寝微,群弃而归耶。耶教喜慈善,尊平等,演讲不惮口苦,曲意引人入听。今在凤城者牧师一、教士三,传道男五、女二。全境信者达一百五十余人。通远堡、大堡、石头城皆有分会。

福音堂

在凤凰第一桥东,光绪二十四年建。内礼拜堂一所,男女学校各一所,幼稚园一所,共房五十二楹。

讲书堂

龙凤寺东朝同,瓦房四楹,(这里说的“楹”即房屋一间为一楹,笔者注。)光绪二十四年建,亦名谈道处。”

我们解释一下地方志的“修”与“纂”。“修和“纂”并无太大差别。“修”是修撰,“纂”是编纂,都是撰写编辑著作。修也是纂,纂也是修,但“修”在统筹、策划、搜集下的功夫多,而“纂”更侧重于整理编辑上,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有时候就把两个字连起来,称作“修纂”或“纂修”,如果具体到某一部志书,“修”和“纂”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了。翻遍各地方志,总是“修者”在前、“纂者”在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与人物身份有关。这个事情我们就是简单了解。通过上述历史我们清晰的看到:光绪二十四年即是1898年。就是说,在1898年基督教即在凤城开始传播、建设教堂。当时是先有天主教,后有基督教(即耶稣教,我老母亲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信主的时候,基督教就称为耶稣教,她经常和我们说:我信耶稣,我信耶稣教),而且由于基督教的爱人、谦卑、守法、有素质,信徒超过了天主教。从县志里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当时的传道人数量、信徒数量、教产数量、(这里说的“楹”即房屋一间为一楹)地理位置等。也知道了基督教在凤城办有男女学校各一所、幼儿园等慈善和教育机构,这非常符合当时丹麦信义会在丹东等辽东地区的善行善举。这在本文后面略有论述。

多年来,笔者一直对凤城的基督教历史产生了兴趣,想来探访。感谢上帝的差派!2023年3月14日我来到基督教凤城教会拜访,受到丹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本堂负责人金玉英牧师和同工的热情接待,参观了教堂,并听到金牧师的介绍,对凤城基督教历史和教堂发展的脉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现在的凤城基督教堂位于凤城市凤凰大街21号。该教堂始建于1936年,距今已经走过了近九十年。

据凤城教堂资料介绍:1899年,丹麦基督教信义宗传教士李格菲来到凤城开始了教会的建立建造了第一座教堂,这应该就是凤城县志记载的“李牧师”。那么,在时间上差了一年。这是因为中国历代皇帝的年号用的是农历,而且还会其后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立年号至十数次。这样,就会出现农历和公历(也称主历、西历)跨年度的现象,就如我们现在的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那样。我们还是以凤城县志这样的历史资料为准,有的历史资料有差异也是正常的,不必纠结。

据史料记载,李格非牧师不仅仅在凤城传教,而且也是丹东(安东)地区的丹麦传教士中的骨干。著名的安东劈柴沟基督教三育中学教学楼,当地人称“大红楼”,1920年9月21日竣工,为当时安东地区的最高建筑,就是由李格非传教士负责建造的。

1915年,丹信义会在东北成立临时教务中心,统筹商酌其各教区事宜。1923年,正式成立基督教信义会作为教会领导组织机构,而凤城作为东北中华基督教信义会所在地,两年一届大会及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1927年,安世恩牧师调入凤城并开始新址教堂筹建工作,新堂于1936年6月5日动工建设,同年10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

安世恩牧师,丹麦传道人。是丹麦信义会安东(现在的丹东)基督教会执事会执事,协助管理教会事务。

1941年6月,满洲基督教信义会按立姚志荣为牧师,凤城基督教会正式由中国人管理。文革期间,凤城基督教礼拜堂停止活动。

1982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丹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来这里召开信徒代表会议,选举了教会的负责团队。

1983年,凤城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基督教房产交给凤城基督教堂,并恢复宗教活动。

2003年,辽宁省基督教“两会按牧团”来教堂按立金玉英教士为牧师,成为凤城基督教会解放后的第一位牧师。

2012年教堂经政府批准重新修缮,占地面积1016平方米,建筑面积856平方米,其中主堂460平方米,副堂396平方米。该教堂也是凤城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所在地。现有受洗信徒1155人,经常参加活动的有800余人。

笔者在这里看到这座神圣的老教堂在焕发着新的风采。多年来,教会加强场所建设与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教会的教牧组织,设立了探访组、接待组、安全组等八个事工组,负责教务、堂务和其他有关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凤城基督教堂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宗教场所七项制度,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他们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基督教“三自”原则方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走爱国爱教的道路。扎实开展国旗、宪法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宗教场所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庆祝献堂典礼、感恩礼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赞美会、升国旗仪式、基督教讲经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教牧同工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会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把坚守信仰纯正,热心公益慈善,奉献爱心,作为教会的社会责任。每年教堂开展走访困难信徒、慰问养老院老人、资助困难学生等活动,近年来为扶贫帮困、赈灾助学、抗击疫情等捐献款物60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教堂的基督教信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方面做的也有特色。在教堂的主堂正门,有教堂历史和现在简介的图片和文字,在主副堂,我们可以看到被称为“三合一”的宣教展板:有基督教信仰圣经、有中国传统文化语录、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教的内容,合在一起,受到欢迎;教堂注意文宣工作,从教堂外部到内部、从办公室到主副堂,都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教堂也注重本堂历史的传承,不忘那些在八十多年前筚路蓝缕创立教堂的先贤们,继往开来,奋发进深。

他们也注重和加强教会传道人培养的力度,现在已经有三位传道人从东北神学院毕业,回到教堂服事。教会的教牧队伍基本做到了老中青的三结合,老堂既有传承又有新生代。

笔者在教堂看到他们荣获的各项荣誉:2009年被辽宁省委统战部、省宗教事务局授予“文明宗教活动场所”、2017年被省两会评为“优秀甲类场所”;2010、2013年被丹东市委统战部、宗教局评为“文明活动场所”;多次被凤城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授予“先进集体”、“爱心单位”等称号。

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丹麦“基督教信义会”派人到东北旅大(大连)、孤山,继之凤城、岫岩等地传教。由于凤城教堂是丹麦传道人所建,所以近百年来丹麦基督教信义会和他们的后裔与丹东、凤城等教会一直保持着联系,既有信函联系,又不断地有人到凤城教堂来访,这种在基督里的亲情一直在几代人中传承和发扬。

教会负责人金玉英牧师毕业于东北神学院二期,是一位爱主爱教、终身奉献的仆人,也是一位热心教会历史、搜集本堂历史的有心人。她保留了许多的珍贵历史资料,主内外一些对基督教历史研究的人士也经常到访,来查考这些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丹麦信义会的档案复印件,有当年教堂建设的设计图纸、有讲堂建设时的场景照片、有信义会负责人的照片、有教会会员的承诺书、有丹麦教会与凤城教会的往来书信等等,特别是我看到那当年的黑白照片,教堂矗立在溪水边,而且还有钟楼,可见教堂的风采。可惜由于动荡的年代和现代的开发,溪水不见了,钟楼被拆了。教堂能够在这市内的黄金地段留存,已经是上帝的恩典了。

近九十年风雨和春秋,时代变迁圣殿仍在神州。神已选择这殿为圣,祂的名永在其中。神的眼、神的心也必常在这里,这里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这里蒙恩福杯满溢!

(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写于辽宁)

编辑推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