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艰难的年代里,神为他打开一扇门——记灵歌信主的于长老

“哦,天哪,原来门在这里!”

我们一行人站在小区外的街道上,等待着于长老来接我们到家里去,因为实在找不到他说的那扇门。不一会儿,远处一个老人走过来,正是于长老,他一一跟我们握手,带我们走到小区外围栏处站定,半米高的水泥墙上嵌立着白色刷漆的铁栅栏,不知是其中一根铁条断了,或是设计者的疏忽,中间生生空出一人的空隙来。只见年过六十的于长老,一抬腿,拉着一条栅栏一借力,弯下腰,钻出缝隙,再一跳就到了栅栏内,进了小区。

就跟这扇“门”一样,现在带着8个聚会点的于长老,当年进入信仰的那扇门,也与众不同。

上世纪50年代,圣经几乎难得一见的时代,福音的种子依然在各处生根发芽。于长老1955年出生,5岁左右丧母,哥哥弟弟相继离世,家里只剩下两个姐姐。在他小的时候,山沟沟里的一个农村,信主的人少得可怜,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地一个信主的大姐在他七岁的时候开始给他传福音。

这个大姐也没有教会,也没有圣经,只会唱灵歌,“圣灵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必得着能力”,于长老唱起来,还有另一首“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他现在知道这些歌词都是圣经经文,但“当时小孩子知道什么呢,就跟着唱。”只是当听见,上帝的独生子时,小时候的他就受不了了,因为想到自己也是家里的独苗儿了,于是“我就开始哭,那个大姐也哭。”

信仰的种子种下,他就白天晚上边唱灵歌边干活,有其他弟兄姐妹听见有年轻孩子信主了,就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唱灵歌,一到“神爱世人”就一起哭,哭完再一起祷告。

日子不断过去,于长老十几岁的时候,村里一个嫂子忽然犯了疯病,家里人想尽各种办法,神佛小鬼大仙儿都求了,治不住,他丈夫想,不如让小于试一下。于长老哼着灵歌就去了,还没到这家人门口就听见有人在胡喊乱叫,等他走近门口,这人忽然停了,开始说话,“你来就来吧,咋带恁多人嘞。不管了,我走了走了。”于长老当时也奇怪,但还是为这个嫂子祷告一下,后来她果然慢慢好了。村里人开始传,“小于信的神真可以。”

之后于长老还是每周三五去各村里参加祷告,有时也会走得比较远,到十几里地的村子里去,每次都受到弟兄姊妹的热情招待。那个年代的农村,鸡蛋炒白菜心拌面条吃已经是了不起的一顿好饭,他们会为于长老备上;看见天晚了,留他在家住,铺上新床单新被子。从小就没妈妈的他,哪能知道能睡上新被子呢,他的信心就在这一天天一次次的祷告,爱心和接待中成长,那时候“一天到晚都唱歌,虽然生活穷,但每天唱歌赞美。”

1980年他有机会搬家到另一个省份,租的房子附近就有一间教会,他终于有机会可以接触圣经,到教会参加聚会,平时也时不时去帮忙,1989年正式接受了洗礼。后来得蒙神的预备,教会需要换地方看能不能到于长老家里,他欣然同意,还购置了各样东西包括一个大喇叭。就这样他开始带教会,也确实不负弟兄姊妹们的托付,这个教会人数不断加增,福音慢慢兴旺。

2000年初,于长老开始带人到公园传福音,挎着一个包,手里捧着圣经,发福音单张,就这样最复兴的时候,他们在城市里各个公园成立宣教队伍,多达十五六个聚会点,提及这件事,于长老感慨,“都是圣灵的安排。”

也是在公园传福音的时候,他认识了从东北来这里宣教的谢弟兄,于长老帮助他认识当地牧者,建立教会。而这样的事情,他一直乐意去做,只为为本地播撒更多福音的种子。

现在的于长老,除了为实地的几个教会代祷外,还在多个线上群中为主做工。每天早上3点多起床读经做准备,4点到各个微信群里发圣经经文和代祷,他始终相信,神在使用各样工具,为信徒提供所需要的属灵粮食。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