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教会面临的挑战(八)——神学思想方面的挑战

如果在神学思想层面没有共识,一间教会便很难成为合一的教会。

神学思想是指个人或教会对基督教信仰的基本了解。对于个人来说,它不仅仅包含对上帝的认识,同时也包括了因着基督教信仰对自己的人生之深刻反省。 

在神学思想方面,中国的基督徒们存在着一些共识,比如,大多数中国基督徒都将六十六卷新旧约圣经奉为最高权威,也奉为基督教神学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虽然每个人会对基督教信仰有不同的了解,但他们的共识是,新旧约圣经是基督教神学的终极来源,是判定某种神学思想是否纯正的最高标准。 

既然如此,为什么神学思想还会是教会面临的极大挑战呢?因为人们对圣经的解释并未有权威的传统,许多人根据个人经验及判断来解释圣经,其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的。比如说有基要派与自由派,对政教关系也有不同理解,还有些极端化的倾向。因此,想要达成神学思想上的一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神本”、“人本”亦或“人神合本”?

在神学思想方面,最大的分歧在于对基督教信仰究竟是“神本主义”、“人本主义”还是“人神合本主义”的不同看法。在“神本主义”的阵营中,除了基要派,改革宗也是重要的成员。“神本主义”也可称之为“神恩独作论”,认为救赎的计划、作为及果效都是上帝单方面完成的,人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只是被上帝激发而接受救恩而已。人在得救的事上完全没有夸口的资本。此外“神本主义”还高举上帝的主权,认为一切都是上帝所命定的,不管是关乎人类终极命运的大事,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到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琐事,都是上帝命定的结果,都有上帝的美意在其中。 

对此,“人本主义”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本主义不是无神论,而是认为上帝已经完全临格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之中。故此,我们不该再将上帝理解成超越的他者。上帝已经内在于这个世界,人们必须借着挖掘人里面的神性,才能从其中见到上帝的面。当然,这种神性只是人的道德性而已。宗教信仰只存在于人的敬虔意识之中,这种意识便是“绝对依赖的感觉”。正是这种对终极实在的绝对依赖的感觉构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本真。自士来马赫提出这种观点之后,立敕尔更是将基督教信仰的形而上部分完全剔除,只剩下了价值判断的部分。他认为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只跟价值判断有关。在立敕尔那里,基督教信仰已经完全沦为了一套伦理道德。巴特也将这种自由主义神学称为“人学”。 

最后一种便是“人神合本主义”,这是中国的神学家赵紫宸提出来的观点。他之所以提出这观点,是因为他觉得当时的旧派(基要派)与新派(自由派)都走了极端。他想取中庸之道,故此将两者调和成了“人神合本主义”。这种人神合本主义贯穿了赵紫宸一生的思想,只是前期他更注重人本主义,后期更注重神本主义而已,但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赵氏最根本的想法是人神合本主义,也就是说基督教信仰是上帝与人、人与上帝合作的结果。事实上,不少中国的基督徒正有这样的想法。这种人神合本主义肯定是两面不讨好的,既不被“神本主义者”接受,大概也不会被“人本主义者”认可吧!也许,赵紫宸是想表达基督教信仰的果效是上帝与人共同投入在其中所促成的,只是如何表达这种共同的投入及促成,还需要继续思考。

二、“经验为本”亦或“启示为本”?

虽然中国的基督徒们大多数以圣经为绝对权威,但对圣经的解释却呈现出不同的进路。有两种比较大的进路,分别是“以经验为诠释的进路”及“以圣经本身为诠释的进路”。前者倾向于“读进去”,后者则是“读出来”。“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分野也是“以经验为本”与“以启示为本”的分野。

当人秉持以经验为本的进路去诠释圣经的时候,必然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看待圣经中的相关教导,其结果便是将自己的经验读进去,并且借着圣经的外包装再读出来。比如倪柝声就有这样的主张。他曾教导说,讲道的人先要在上帝面前求一个启示,这个启示不是从圣经中找出来,而是在上帝面前求出来的,求出来之后再将所得到的启示套在圣经的话语中,借着圣经这属灵的外包装将自己从上帝那里领受来的启示说出来。 

相比之下,以启示为本的进路是较为可取的。因为以启示为本其实就是归回圣经,让圣经自己向人说话的意思。这样的解经所寻求的不是解经者如何借着圣经将自己的经验合理化,而是如何将圣经本来的意思清楚地呈现出来。这种进路能使我们的神学思想真正受到圣经的制约,而这样才能被称为是一种“归正神学”。如果我们真正以圣经的教导来制约我们的经验,将圣经放在第一位,将教会的传统及自己的经验放在次要的位置上,那么我们的神学思想首先必然是在正统的范畴之内,而不至偏于邪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