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如何关怀癌症病人?

癌症是一种常发病、多发病,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的癌症患者呈直线增长模式,且往年轻化方向发展,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警示。癌症是一种侵害性、消耗性极其严重的病症,一旦患上此病,患者和家属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灵伤害。传统观念认为“得了癌症就等于死亡”,所以许多人都是“谈癌色变”,在极度恐慌之中丧失了治愈的信心,更是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还有人因此而轻生。在教会中,我们会碰到许多癌症患者信徒,这就给教会提出牧养的挑战,如何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疏导,让他们正视疾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进行治疗,从而让他们更快地迈进康复的阳光道路。

基督式的牧养——心灵疗愈是癌症患者走向康复之路的重要基石,与病人面对面对交谈,了解他们最真实的心声,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让他们可以坦然面对疾病与生死,并可以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成为人生最后一站的永生大赢家。

在与癌症信徒接触的过程中,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罗阿伯这位老人。这是一位孤独的老人,今年72岁,老伴又早早离世,只留下他一个人守在家里的三间平房里。罗阿伯没有退休金,只靠村里发放的农村五保老人保障基础金生活,而这养老金每月大概有600多元,其他就靠亲戚在过年过节时给的一些微薄的救助金。而不幸的是今年2月份罗阿伯患上了甲状腺癌症。幸运的是癌症还是早期状态,而且村里通过医疗救助、社会捐资、民政补助为他争取到了手术费用。在今年的三月初,罗阿伯在市里的三甲医院做了手术,现在正是康复阶段。罗阿伯说:“钱少没关系,平时可以省着点花。就是现在生病了,没人照顾,自己心里又孤单又伤心啊,幸亏有教会这些老弟兄姐妹们一点一点帮衬着,扶持着。”是啊,农村这片土地就是靠着亲情与关系网络支撑着的,而罗阿伯在生病的时候唯有靠这仅有的一点教会灵胞亲情维系着。教会的牧师对罗阿伯说:“罗老伯,咱们现在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如果上帝将你医治好了,那我们就向上帝表示由衷的感恩;如果一旦疾病不能康复,那我们就坦然地面对,得享天国永生之福。”罗阿伯对牧师的话非常赞同,现在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唉声叹气、郁郁寡欢,而是在信仰的激励下,变得很乐观、很喜乐,这就是圣灵给予他的信心力量。

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人的心理问题可以追溯至童年早期教育的伤害,还有的是长期生病形成的创伤性伤害。长期、复杂的心理问题修复起来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需要我们有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毅力来坚守到底。

有的教会在接触癌症病人的时候,一开始就进行一系列的说教手段。其实,这样的直接教导的方式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在牧养心理学里,有一种理念叫“先情感,再牧养”。当癌症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的内心必定是恐惧与无措的。首先我们应该是和他们进行情感的联结,给予他们情绪的安抚。当他们心里有了一种安全感,再引导他们进行信仰的造就。这样他们也乐于接受,也不至于使教会和信徒关系变得很僵化。这种“先情感后牧养”的方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克劳德提出来的。“先情感”就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一种情绪的安抚、一种关系的建立,这样的温情与真挚使接下来的“后牧养”变得更加有效果,有持续力。

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导住院的癌症患者做一些有益、健康的事情。比如在休闲之余,我们可以给病人推荐一些心灵建设的书籍——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就是一本很好的灵修书籍,特别适合处于患难中的人阅读,并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适宜的阅读环境,让他们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不让自我的心理处于虚无的状态。只有鼓励病人在自己的内心种下正能量的精神火种,就会有效地抵御患病时的恐慌与忧伤。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当你的心里充满阳光,黑暗就不会来骚扰你了。”而对于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牧者还可以运用沙盘疗法、艺术疗法来对病人进行科学疏导,从而让他们构建更好、更完善的自我心灵。

近年来在各地兴起的“教会抗癌朋友圈”、“教会抗癌亲情安慰小组”等主内爱心团队成为癌症患者相聚的乐园。在这里,大家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彼此支持,分享抗癌经历,共享抗癌秘诀,这样的组织成为癌症患者心中的天堂花园。有一个“抗癌属灵团契”,每当有一个新的患者加入进来,他们所有的人都会热情地给他一个“爱的抱抱”。这一个小小的拥抱,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拉近了肢体之间的距离。而就是这“爱的拥抱”表达了抗癌路上同伴有了家的感觉,更有了一份坚定的力量面对病魔。

说到癌症病人,我们不得不说的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临终关怀。让病人与死亡和解,让他们坦然地踏上人生的最后一程,让他们的最后一段路程走得有尊严、有信仰。在这里,我就要提到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那就是癌症病人的知情权。有些医生和家属选择对癌症病人隐瞒病情,以此来达到平复患者情绪的目的。但是,最新研究表明:癌症病人需要获得病情的知情权。癌症病人的人生最后一程,需要一种无我的尊严感与宁静的皈依感。这就是英国心理学家哈夫洛克·埃利斯所说的:“痛苦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抛弃它们就是抛弃生命本身。”

最后,以圣经的话语和大家做最后的共勉:“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节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